最近开播的国漫中,艺画开天出品的《灵笼》第二季热度居高不下,在展现龙骨村时,出现了多种方言,无论是龙骨村掌衡南极星质朴生动的河南话、觉行者千里鼻音浓厚的粤语,还是背景音乐中直接干脆的武汉话,都富有韵味,令人感到亲切。此外,《灵笼》第二季甚至独创上古“方言”,第六集中出现的玛娜语令人印象深刻,低沉的吟诵伴随着神秘的文字让人心生敬畏。
其实,国产动漫里使用方言早已不是新鲜事。除了《灵笼》第二季之外,还有《一人之下》《画江湖之不良人》等,就连开年上映的哪吒2也用了不少篇幅去呈现。可以说,这一趋势明显在增长,不仅增添了国漫叙事魅力,也推动了国漫发展与文化传承。
方言让角色活起来,让动画接地气
《灵笼》第二季中的龙骨村是末世中的一片净土,不同方言的使用体现了这里生活着来自不同地区的人类,以一个村落的形态,表达了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深刻寓意。《一人之下》中的冯宝宝说一口四川话,搭配清纯可爱的外表与人狠话不多的作风,将人物的反差萌属性勾画得深入人心。《画江湖之不良人》里的万毒窟圣女蚩梦来自苗疆,一口滇北话俏皮可爱,衬托得人物娇蛮率真。《刺客伍六七》中的主角说着一口“港普”,给人一种无厘头的感觉,这也正是“星式电影”的典型风格。哪吒2中的“川普”方言生动诙谐,凸显了太乙真人洒脱不羁、不拘小节的性格。
展开剩余60%俗话说,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,角色塑造往往带有鲜明的地域属性,方言的使用与角色的性格、行为模式与情感表达深深绑定在一起,不仅可以让角色更加真实与自然,也让动画多了一些生活气息与人情味。也就是说,在作品层面,方言配音可以显著提升叙事真实感,让虚构的世界更可信,并发挥着“声音人设”的作用,让角色更鲜活、有记忆点。
推动国漫发展,传承方言文化
使用方言的国漫作品纷纷出现,对于国漫发展是一个积极的信号,不仅可以在内容上增强叙事真实感与角色魅力,也可以扩大市场竞争力,充分释放文化价值。
在普通话配音占据主流的国漫市场中,动画作品使用方言可以形成差异化优势,也更容易“出圈”。另一方面,“方言+国漫”的独特组合可以精准吸引地域观众,直接触动特定群体的情感,形成自发传播,持续增强作品的口碑效应。在走向海外时,方言会成为“中国特色”的重要符号,对于喜欢“原汁原味”中国文化的国外观众来说更具吸引力。
动画不仅是娱乐方式,更是文化载体,方言寄寓着浓厚的地方文化。当前,包括上海话、客家话在内,许多方言面临着消失的风险,借助动画媒介可以让这些语言瑰宝“活”在流行文化之中,保护语言的多样性。不仅如此,方言与动画的碰撞也可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,带动地区文旅、衍生品等周边经济。
《灵笼》第二季中大量方言的植入与使用不仅丰富了动画的主题表现,对于国漫发展和文化传承也是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实践。当人们在喜爱的动漫里聆听到熟悉的乡音,勾起的不仅是对角色的喜爱,还有触及灵魂深处的乡土记忆,而这种超越年龄的共鸣,正是方言的独特魅力。
发布于:江苏省嘉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